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育新闻 > 教风解读

教风解读

2018年04月19日 17:12:27 访问量:701

教风解读

教风:尚德 励志 博学 创新

教风,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、作风和风格;是教师道德品质、文化知识水平、教育理论、教学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,是校风建设的关键。

尚德: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“学高为师,德高为范”,强调为师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,更要有高尚的师德。优良的师德、高尚的师风是搞好教育的灵魂。 “德”闪烁着人性的光辉。《大学》中说:大学之道,在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“尚德”是人格完善的基本要求,是人生的基础教育、是人成其为人的必要修炼。在价值追求多元化,功利主义、浮躁之气甚嚣尘上的当今社会,内在的道德修养正在被许多人忽略不计,将“尚德”作为校训,意在提醒每一位教师,时刻关注自己的道德修养,做“有根的人”。

励志词典上的解释是,奋发志气,把精力集中在某方面,汉班固《白虎通·谏诤》:“励志忘生,为君不避丧生。”励志就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激励自己刻苦努力。以此为教风,乃是激励教师们奋起志向,集中心思致力于教育事业。

博学:是对教师学品、学问、学识和实践能力、创新意识的基本要求,是以恭敬严肃、一丝不苟的态度,终身学习、刻苦钻研、积极探索、勇于实践,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,“言传”与“身教”相结合,真正做到学高为师。

创新:程颢、程颐《二程集·河南程氏遗书》中说:君子之学必日新,日新者日进也。不日新者必日退,未有不进而不退者。今天,成功者不是继承型的人,而是创新型的人。继承性学习是以积累知识为主要特征;而创造性学习,则是把学习知识与创新知识结合起来,不只是学到知识,还能推动创造。那些甘于平庸、不思进取,得过且过的人只能是庸人,时间留给他们的只能是苍白的历史和悔恨的叹息。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希望,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进步。可以说,没有创新,就没有人类的今天;没有创新,就没有人类的未来。

编辑:黄体刚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中国现代教育网 教育部 不良信息
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绵阳市第三中学 特此声明。
ICP证 京ICP备13002626号-8 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
联系地址:绵阳市涪城区西山南路30号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